“民以食為天”,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吧,這說明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,人要是不吃飯,就會餓死了。“病從口入”大家也聽說過吧,是說有很多的病都是吃出來的。所以說,怎么吃東西才健康,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。我們現在社會上食品安全這一塊存在著很大的隱患,比如地溝油、毒奶粉、毒大米、蘇單紅、農藥殘留、防腐劑、工業色素的大量使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,都在危害著我們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。

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幾個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。
總結了一下,有兩個不要,一個拒絕,一個辨別。
先說兩不要:
第一,不要吃三無食品。什么是三無食品?無生產日期,無保質期,無生產廠家。三無食品多數是有毒、有害、變質或劣質原料制做的食品。(比如我們吃得袋裝小食品。)
第二,不要吃沒有資質的攤點食品。比如學校周邊炸串、饅頭、包子、油條、盒飯等。因為我們無法確定他們用的米、面、油、肉等是不是合格的經過質量認證的產品,我們還無法確定賣這些東西的人是不是身體健康,是不是病菌攜帶者。如果他們身體不健康,如果是傳染病病菌的攜帶者,他就會通過食物,把疾病傳染給你。隨便吃沒有資質的攤點食品,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。

下面講一拒絕
就是拒絕吃垃圾食品。國際上把垃圾食品分成了十大類。
(一)油炸類食品,主要危害是:
1.油炸淀粉導致心血管疾病;
2.含致癌物質;
3.破壞維生素,使蛋白質變性。
(二)腌制類食品,主要危害是:
1.導致高血壓,腎負擔過重,導致鼻咽癌;
2.影響粘膜系統(對腸胃有害);
3.易得潰瘍和發炎。
(三)加工類肉食品(肉干、肉松、香腸等),主要危害是:
1.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:亞硝酸鹽(防腐和顯色作用);
2.含大量防腐劑,加重肝臟負擔。
(四)餅干類食品(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),主要危害是:
1.食用香精和色素過多對肝臟功能造成負擔;
2.嚴重破壞維生素;
3.熱量過多、營養成分低。
(五)汽水、可樂類食品,主要危害是:
1.含磷酸、碳酸,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鈣;
2.含糖量過高,喝后有飽脹感,影響正餐。
(六)方便類食品(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),主要危害是:
1.鹽分過高,含防腐劑、香精,損肝;
2.只有熱量,沒有營養。
(七)罐頭類食品(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),主要危害是:
1.破壞維生素,使蛋白質變性;
2.熱量過多,營養成分低。
(八)話梅蜜餞類食品(果脯),主要危害是:
1.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:亞硝酸鹽;
2.鹽分過高,含防腐劑、香精,損肝。
(九)冷凍甜品類食品(冰淇淋、冰棒和各種雪糕),主要危害是:
1.含奶油極易引起肥胖;
2.含糖量過高影響正餐。
(十)燒烤類食品,主要危害是:
1.含大量“三苯四丙吡”(三大致癌物質之首);
2.1只烤雞腿=60支煙的毒性;
3.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,加重腎臟、肝臟負擔。
下面講一辨別
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但人們在日常日常購物時難以識別。下面老師教你《偽劣食品防范“七字法”》。做到自我防范。
防范“七字法”:即防“艷、白、反、長、散、低、小”。
一防“艷”。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,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、咸菜梗亮黃誘人、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,要留個心眼,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?
二防“白”。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,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、增白劑、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。
三防“長”。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,3℃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,保質期一般為7—30天。
四防“反”。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,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。
五防“小”。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,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,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。
六防“低”。“低”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,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“貓膩”。
七防“散”。散就是散裝食品,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、散裝熟食、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。

希望同學們能夠盡量在家或者在學校吃飯。學校食堂是有國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,所用的米、面、肉、油都是經過食品質量監督部門認定的和格產品。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做到一年一體檢,都是持有健康證明上崗。
希望同學們都能多掌握一些關于食品安全知識,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,保證吃得營養,吃得均衡,吃得安全,吃出一個健康的體魄!